偏见或许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常态,也因为一些偏见会导致我们走到一些认知误区。对于Facebook广告,有一些朋友会问到的一些问题,我也整理一下,说一下主要遇到的一些误区,大体上总结为以下8个点:
误区1. Facebook账号只能找代理开?公司账号只能找代理开吗?
答:Facebook的所有账号都可以自行开户。 我们有很多刚接触Facebook或者接触Facebook广告的朋友,容易带着一种我们认为的“正常逻辑”来看待Facebook,习惯了国内的微信微博的那套个人-企业账号区别化的方式来看到Facebook的账号。实际上,Facebook不存在所谓的企业账号。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不存在企业账号。也就是说,你要注册一个以你的公司或者品牌为名字的账户,注册模式与个人注册是一模一样的。同时,不少人认为公共主页就是企业账号,这是一种误解。 确实,很多人会把公共主页当作是一种品牌宣传的窗口或者页面,但是它并不等同于所谓的企业账号,实际上,它也没有要求你验明你的企业身份。公共主页只要你有个人账户就可以开,你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梳理清楚个人账号与公共主页,我们会到广告部分。广告部分实际上是有个人操作账户和所谓的企业账户,即要求你验明企业身份的那种。 很多人在这里就会有一种误解,就是个人操作账户是个人都可以操作,那么企业账户是不是只能找代理开户呢?答案是:否。 Facebook官方从来没有说明企业账户只能找代理开户,也就是说个人也是可以开户的。实际上,Facebook官方是有说明如何开通商务管理平台的,操作步骤如下:
- 前往 business.facebook.com。
- 点击创建帐户。
- 输入您的公司名称、姓名和工作邮箱,然后点击下一步。
- 输入公司详情并点击提交。
所以,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是Facebook的账号或者账户,都是可以自行开通的,不需要什么代理之类的。
误区2:代理开户比个人开户,Facebook账户会更加安全?
这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实际上,我没有办法给答案,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如果你被Facebook封帐号或者封账户,只能说明你的账户出问题了,而不是因为谁给你开的账户。 所以,账户被封了,不要觉得因为是自己开的所以就被封了。
我简要说一下自行开户以及代理开户的一些差别:
- 自行开户
自行开户的话,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是这些是熟悉平台的一个小步骤,实际上,并不会说很难,只是需要按照规定提交资料。但是对于审核的情况和政策,如果不是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对于一些摸棱两可的行业,可能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查证官方的资料。但是好处就是,你可以知道所有的东西,你能够对你的账户的运作一清二楚,当然,也省了中间商赚差价。但是如果遇到广告账户被封,那么就需要自行申诉,这是一个考验缘分的事情了。大部分时候,如果账户没有什么问题,也不需要太担心。
- 代理开户
代理开户的唯一好处就是省时间,没有别的了。基本上就是等于他们用体力劳作换你的金钱,帮你提交资料(当然资料还是你自己准备的),如果有什么账户问题他们会协助你申诉(不代表能够一定拿回来,这个也是考验缘分的事情),他们对政策比较了解,可能也会告知你一些灰色的处理方式(这个是有风险的,因为有可能会导致你的账号被封)。至于坏处的话,就是你的账户的资料在别人的手上,如果你还交由代理运营账号的话,如果你的数据好,有可能他们的客户会看到你的数据(大部分是用于案例背书),有些代理或者代运营公司可能还不会授权实际的广告操作后台给你,这样子,你就不清楚实际的广告运作效率和费用情况。当然,你可以让他们授权广告权限,但是大部分会拒绝。
所以,简单来说,不管谁开户,你的账户的安全性是一样的。
误区3:投放广告容易导致个人Facebook账号被封?
这个问题一样是无从说起,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二者有实质关联,如果你的广告是投放一些黑五类的产品,那么被封是很正常的。简单来说,你的账号被封,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你的账号被鉴定为违规使用了。所以,可以很明确的说,广告本身与账户安全性的关联没有那么高。
但是有的人会发现,本来账号好好的,但是一投放广告就经常性验证账号和密码,还要隔三岔五地修改密码。这个是与平台鉴定你的账户安全有关,也就是说,你在操作账号的过程中,被认定为账户是有目的性创建账号投放广告,这种情况很常见,但是如果你的账号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就不会被封帐号。比如疫情期间,一堆人创造了一堆账号去投放口罩的广告,这个是违规的,基本上那些账号都凉凉了,
所以,简单来说,没有什么必然关联,取决于你的广告内容。
误区4: 没有网站是不是就不能投广告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表示有点无法理解, 也许很多独立站推广人员或者Facebook广告代理他们在推介产品的时候把二者关联起来了,实际上,Facebook不关心你有没有网站,只关心你有没有广告费。
Facebook的公共主页本身就可以算作是一个品牌站点,它提供了相关信息,提供了联系方式,提供了网域,还提供了用户流量。这么说起来,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品牌官网或者企业官网,在账号没有被封杀的前提下,只是用一个Facebook公共主页来代替官网是不是也是可以的?当然,很多人还是想要有一个企业官网,虽然那些网站最后也没有什么效用,也就是除了说明自己的企业有一个网站。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来说,其实最好一个Facebook的公共主页已经够吃力了,可以考虑用Facebook公共主页来替代官网啦。当然,如果你有的是一些阿里巴巴之类的店铺或者亚马逊店铺之类的,也可以算作是一种网站,也可以投放广告。
关于Facebook广告和网站的联系,其实,我们可以看到,Facebook的广告目标里边,很多都跟官网没有什么关联,比如主页赞之类的,线下店之类的。所以,Facebook并不强制你有网站。
所以,简单来说,有没有网站,都可以投广告。
误区5: 在B2B领域,相比谷歌广告,Facebook广告是不是更差一点?
对于这个问题,我解释过很多次:广告只是广告,没有哪种广告更好,哪种更差。 我们很习惯去比较哪种更有效,哪种没必要投入之类的。实质上,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做,需要做的是:评估,测试,调整,确认。
每个平台都有一定的特性,逛亚马逊的人跟逛阿里巴巴的人的目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平台的本有属性来判断平台广告的效益。当然,也有人是因为这种判断会给出以下的说法:Google上的人都是主动搜索的,Facebook都是被动的看,Google的客户目的性更强,更适合B2B领域,Facebook这种更适合B2C领域。回答是:一本正经说瞎话。
我来说明一下,我们有这种判断是很直觉性的认为,一种广告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所以主动的广告的效果一定是比被动的效果好,也别是针对B2B领域。说这种话的人的前提条件是,这类B2B的用户更加倾向于使用Google。并且,根据我们前面说的,某些平台具有的属性,可以判断Google更加倾向于查找某物,所以是主动性更强的一方;而Facebook是具有更强的社交属性,所以被动或者推荐成为了更为重要的侧重点。也就说,Google更像是单兵作战,而Facebook靠裙带关系。但是,这些独立的判断会无效,原因在于说:没有人规定一个人在用Google的时候不能用Facebook。 也就是说,一个人他可能会在Facebook上接触到信息,然后去Google搜索;或者他在Google搜索过程中没有下定决心成交,但是在Facebook中看到的广告信息觉得有意思就下单了。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它们之间的关联,因为:一来是B2B成交是一个周期的事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二来,两个平台的人群重叠度是比较高的;三来,二者理论上都能够触碰到这个目标买家。 所以,没有办法判断哪个更好,哪个更差。
简单来说,平台没有好和坏,有的只是适合的产品和市场,以及优秀或差劲的操作者。
误区6: 受众可以覆盖全部兴趣?受众不精准,所以我就不投放了?
受众是Facebook广告领域的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很多广告操作者比较操心的事情,但是也容易陷入受众精准的陷阱。
我在之前的一些文本中有说过:产品和市场是广告的先决条件,受众精准与否是次要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产品和市场在Facebook是没有市场的,或者你的产品是被限制的,那么就不需要考虑受众了,你可以直接离开Facebook这个平台了,因为不适合你。如果是一些小众的产品,那么你可以做一个Facebook的调查,看看有多少人关注这类产品,可以直接在Facebook的广告管理工具中查看相关的兴趣点,并且查看覆盖的人群。其次看看这类的内容搜索出来的主页或者人物有多少,以此来判断这个市场是否与平台相匹配。
那么对于一些Facebook上有关注但是极少受众人群的,Facebook不一定会收录为一个受众群体,关于找出所有的受众,可以查看这篇文章 这里我说明了一些相关的受众查看方法,相对来说,会比直接在广告管理工具搜的来得全面一些。
关于受众不精准,实际上有两种情况:第一,范围太大。对于一些日常用品来说,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因为分类的原因,导致很多东西分类过大,那么就无法详细定位。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也比较简单,就是通过排除不相关的来进行处理,并且通过缩小定位范围进行更加精准定位。第二种同义词。同义词是一个更为麻烦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语言的差异导致的。如果你用中文搜索兴趣和英文搜索,出来的结果是有差异。同时,同一类产品的不同称谓,会导致一些受众定位出入。这个问题倒也比较简单,首先用英文搜索兴趣点,其次通过搜索该词看看出来的结果与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差异情况如何进行调整。
所以,简单来说,受众无法覆盖全部,但是要先考虑产品和市场,投不投不是受众决定的,是市场决定的。
误区7: 投放广告,视频的效果一定比图片的要好。
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绝望的。这个问题又是一种直觉的判断。在一些市场上面,做视频和图片的A/B Test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时候视频的数据好像跑的比图片的要多,因此就下了定论说视频素材的效果比图片的要好。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判断一些基础的数据:转化,视频观看时长,转化率,以及ROI。一个数据的好坏,应该看的是直接目标数据,如果目标数据几乎是没有数据,就要看实际的视频观看时长。我们知道,Facebook的官方建议是15秒左右的视频是最好的。这个时候,你需要判断一下,这个时间点可以涵盖你所有的信息吗?或者,你的用户可以看这么长的视频吗?这里需要一定的筛选能力和判断力。
其次,因为一种偏见,容易导致图片设计的质量下滑。很多人认为视频很好,所以图片就糊弄一下就过去了。实际上,为什么Facebook到现在还没有移除图片广告?因为图片广告是一种容易被接受,同时也还有效果的广告。我不想说短视频是未来这种话,即便现在短视频和直播已经很火爆了。但是,我必须得说:优质内容是不分体裁和形式的,而优质的内容才是效果好的原因之一。
所以,简单来说,无论视频还是图片,效果好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内容优质,无关体裁。
误区8:广告见效快,所以砸广告就好了,不需要做其他的优化,反正有钱。
广告见效快是很多人跟我说的一种说法,这个几乎没有反驳的空间。只是,我们在谈论这类一边倒的比较的时候,往往都是建立在某种按照理想状态发展的状态。也就说,我们默认广告一定出效果,这无异于说:买彩票一定比上班能够赚更多钱。不能说它是错的,前提是彩票要中奖。
广告属于企业投资的一种,所以,不要随便说什么广告见效快,所以就砸广告。有可能会赔死你。当然,我不是说你不要投广告,而是要明白,投放广告不是一个独立事件,它是一个系统的物件,我们需要判断很多的东西,包括品牌产品与市场,品牌面向,基础内容,转化内容等等,操作只是很简单的一个步骤。 很多投手在投放广告的时候,其实没有做任何页面内容的关注和处理的,只是关注广告本身,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广告的转化真的靠运气了。
运营一个页面依靠一种工具是走独木桥。如果这个木头断了,那就没了。
所以,简单来说,有钱可以随意花,想真的有效果,那就要有目的的花了。
以上,就是过去一些朋友问到的一些问题的解答,至于这些答案是不是符合你的认知,那就另说。如果我们的答案有出入,以你的为准,因为你的账号你做主。
最后的最后,Facebook广告学习有误区,放弃请趁早。